□杜林波
34歲的馮鑫磊扔下烤紅薯攤,縱身躍入商水縣陽城公園冰冷的景觀湖。他用托舉生命的雙手,詮釋了文明最本真的模樣。這位初出攤的“紅薯哥”,在創(chuàng)業(yè)第一天用一次“順手”的善舉,讓平凡與偉大完成了最動人的相遇,也讓周口這座城市的文明溫度愈發(fā)熾熱。
“順手”之善,蘊含著生命至上的價值選擇??v身一躍,馮鑫磊在冰冷湖水中托舉起的,不僅是一個危在旦夕的生命,更是對生命價值的崇高尊重。這種源于本能的選擇,與周口深厚的道德文化基因一脈相承。從古代老子“上善若水”的哲學(xué)思想,到當代不斷涌現(xiàn)的“周口好人”群體,對生命的敬畏與呵護,早已融入周口人的精神血脈,構(gòu)筑起城市文明的堅實底座。
“順手”之善,彰顯著平凡之處的偉大品格。在周口,文明不是少數(shù)人的壯舉,而是多數(shù)人的習(xí)慣,是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的身影,是街頭巷尾誠實守信的買賣,是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的溫情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“順手”之舉,如涓涓細流,匯聚成城市文明的江河大海。
“順手”之善,凝聚著眾志成城的文明力量。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,取決于每個市民的行為溫度。馮鑫磊的善舉啟示我們,文明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,只需要每個人在他人需要時“順手”幫一把,在日常生活中“順手”做點好事。當千千萬萬個“馮鑫磊”同時伸出援手,當“順手”之善成為社會普遍風(fēng)尚,文明之城便有了最堅實的根基。
冰冷湖水中,托舉出生命溫暖;平凡生活里,蘊藏著文明力量。馮鑫磊的“順手”善舉,如一盞明燈,照亮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。周口需要更多這樣的“順手”之善,需要每個人都成為文明的踐行者、傳播者。當善意如空氣般自然流動,當善舉如呼吸般成為習(xí)慣,周口這座道德底蘊深厚的城市,必將綻放出更加燦爛的文明之光。②11